伊斯蘭之光
  目前位置:首頁>>嚙踝蕭痚妧A>>|JI
歐洲學者拉瑪丹評論反恐
2006.9.18  10:14:54 PM      閱讀11305次
 
    今年是2001年「九一一事件」第五週年﹐這是二十一世紀開始時機出現的重大歷史事件﹐美國借此機會發動的世界反恐運動是這個事件的擴大和標誌﹐從此全世界進入了西方社會與伊斯蘭的對抗狀態。 自從進入九月以來﹐世界各國主要報刊都發表了連篇累牘的時事評論文章和專家訪談﹐內容大致類似﹐主要圍繞對美國領導的世界反恐運動成敗評估。 以下是對歐洲當代著名穆斯林學者塔里格•拉瑪丹的評論報導。


  塔里格•拉瑪丹是埃及人後裔瑞士公民﹐是埃及穆斯林兄弟會創始人哈桑•巴納的孫子﹐他父親在埃及遭到排斥而帶領全家移民歐洲瑞士。 拉瑪丹從小喜歡哲學﹐大學時的專業是歐洲中世紀哲學﹐後來繼承祖業﹐轉向伊斯蘭哲學研究﹐成為當代著名的歐洲伊斯蘭哲學家﹐出版過二百多部關於伊斯蘭的著作。 他現任英國牛津大學聖安東尼學院高級研究員。


  「九一一事件」五週年﹐9月12日星期二﹐拉瑪丹博士接受《瑞士新聞通訊社》記者採訪﹐暢談對這個重大事件的評論。 他說﹐進入新世紀﹐國際局勢大好﹐世界多數民眾希望不同文明對話﹐實現世界和解﹐共建世界和平地球村。 他說﹕“在過去的五年中﹐世人高聲呼籲要和平﹐互相理解﹐但是9-11事件之後的世界局勢與民意背道而馳﹐使世界人民大失所望。”


  他說﹕“我認為﹐全世界絕大多數穆斯林都對五年來的經過表示不滿。 這樣的情緒﹐與其說是伊斯蘭思想﹐不如說是人類共同的價值觀﹐因為這些事件違背常理。 在世界各地發生的變化﹐到處都看不到人民的信任感。” 他說﹕“在布什領導下的美國政府被看作是最不可信的權勢機構﹐因為他們的目的只為少數利益集團服務。”


  他說﹕“西方國家流行的感覺是﹐穆斯林社會對他們是潛在的威脅﹐不光是極端主義或激進份子﹐而是普通的穆斯林。” 他援引西方國家最近通過的反恐怖法和美國的全球反恐戰略為證﹐而且西方報刊媒體熱衷於報導駭人聽聞的飛行恐怖事件和恐怖嫌疑份子無所不在﹐是對西方國家恐怖歇斯底裡火上加油。


  美國參議院政策研究小組公佈的報告說﹐(在美國)阿拉伯裔美國人和穆斯林社會是美國愛國法案的衝擊受害者﹐“9-11事件”以來的各種聯邦法案都是對准他們這些人。 國際大赦組織一再向美國發出警告﹐美國的反恐措施越來越強烈地表現為種族主義。 拉瑪丹教授本人就是美國反恐種族主義的受害者﹐他被迫取消了原定在美國印第安納州諾特魯丹姆大學訪學的旅行﹐因為美國移民局拒絕他的入境簽証。 他是受聘在美國長期講學的歐洲教授﹐國際和平研究所克羅克研究院是他的擔保組織﹐定期到美國訪問﹐參加研究伊斯蘭哲學和道理倫理課題。 美國國務院根據最新制定的國土安全法﹐2004年7月通知他終止他的簽証有效期。 美國聯邦大法官在今年4月向國務院提出申訴﹐批評美國政治沒有原則立場﹐要求美國政府對世界著名學者拉瑪丹給予寬容﹐應當表現美國穩定的對外政策。


  他對採訪記者說﹕“世界各國穆斯林欣賞美國的民主和人權﹐但迄今終於發現這些宣傳都是說假話。 美國入侵阿富汗和伊拉克﹐說盡了民主和人權﹐但在被佔領國家美國的民主和人權統統失靈﹐不尊重穆斯林國家的人格和尊嚴。” 他說﹐穆斯林和阿拉伯世界自知沒有能力抗拒美國勢力﹐而寄希望於歐洲的團結和力量﹐與美國強權保持平衡﹐因此穆斯林國家對歐洲表現親善和有好﹐“歐洲看來是有對抗美國的潛力﹐有可能更加理性﹐與美國表現不同﹐但是他們看到今天的歐洲處處對美國唯唯諾諾亦步亦趨﹐很失望。”


  他說﹕“世界穆斯林記得歐洲國家不讚同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這是產生對歐洲的興趣的一個原因﹐但是在最近以色列侵略黎巴嫩的戰爭中﹐歐洲採取了美國相同的立場﹐不敢向阿拉伯人表示支持。” 歐洲對以色列入侵黎巴嫩態度曖昧﹐不支持立即停火﹐坐山觀虎斗﹐希望看到以色列用美國的武器消滅真主黨。 三十三天的戰爭﹐以色列軍事佔上風﹐對無辜平民狂轟濫炸﹐殺死一千二百人﹐幾乎全部是平民﹐破壞了黎巴嫩國計民生的基礎設施。 他說﹕“全世界的穆斯林都看到了﹐以色列得到美國和西方國家默許﹐對黎巴嫩人民大開殺戒五個星期。”


  塔里格•拉瑪丹博士是歐洲當代著名學者﹐是美國《時代》雜誌評定為二十一世紀影響歐洲最大的一百位學者之一﹐他的理論創立了歐洲獨立的伊斯蘭文化。 他要求歐洲政府領袖們頭腦清醒﹐堅持既定方針﹐與穆斯林世界合作﹐在國際事務中自強自立。 他說﹕“有一種可卑的行為﹐在某些場合大唱民主高調﹐而在另一些場合卻同當地獨裁者打得火熱。”


  這樣可卑的政策將產生惡劣的政治效果﹐穆斯林不喜歡這樣的虛偽和欺詐﹐抗拒融入歐洲社會。 他說﹕“在歐洲和美國﹐我們仍舊把伊斯蘭視為異類文明﹐到處有歧視﹐向穆斯林表明同他們不能平起平坐﹐沒有共同的理想和價值觀。”


  (www.islamonline.net/English/News/2006-09/12/01.shtml﹐伊光編譯)
 

   
將本新聞發給好友


伊斯蘭之光工作室(islam.org.hk) 版權所有©